設置智慧人本場域,接軌AI時代
現今世代,因為資訊設備軟硬體均有突研性的發展,AI應用再次成為熱門產業。其中的專案構思、設計、介面設計(UI)以及使用者體驗(UX),則是智慧科技發展過程中所需的人本專業。一個好的專案,須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設計,並能解決相對應的問題,才能設計出受歡迎的產品。因此,人社院於2019年選送了李建緯、余風老師至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經理人班受訓,並聘請資策會鄧廣豐老師,再與通識中心洪耀正、蔡國鼎老師合作,成立「智慧人本場域」,除了科技之外,視覺設計、視覺感知、圖文編輯與創新、故事行銷,乃至於文化創意的數位展現,由人文領導科技智慧,成為未來世界的要角。
從事文物研究工作,除了具備「蒐集第一手資料」的田野技術,以及對文物的詮釋能力,更需考慮和所謂「科技人文」各領域研究技術結合。由於現代科技正引領世界邁向未知的未來,包括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、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, VR)、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, AR)、3D掃描技術等)。在人類社會即將在科技浪潮下被吞噬,能同時富有人文智慧(Human Intelligence, MI)的跨界人才將更顯重要,未來唯有結合人文關懷的人工智慧,才能真正帶動人類社會之進步。
「智慧人本場域」以人文社會學院及通識教育中心為基礎,推出「智慧人本微學程」在智慧領域中,以使用者需求為創新設計的構思基本點,不從技術層面出發。因此包括人因介面、視覺設計、使用者體驗以及經營管理等相關域領培育人工智慧的UI/UX及經營管理的人才。而在學生學習,以前端程式設計為基礎,包括CSS、Html及JavaScript編寫。應用範疇包括專案經理與SEO、邏輯思維與溝通及使用者心理與行為分析。
智慧人本微學程
逢甲大學中文系已將科技人文領域融入系內必選修科目中,包括「科技人文導論」、「APPS程式設計與邏輯」、「圖文編輯理論與實務」等課程,並從科技數位帶入文化創意及故事行銷;而通識教育中心除了固定舉行APPS相關競賽,並提供進階的課程之外,也和Google合作,推廣數位行銷認證,讓非資訊科出身的學生亦能擁有數位創新的能力。因此本學程不但能招收非資訊領域學生,人文社會學院學程也將是本計畫所招生的對象。